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,即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每一時辰相當于現代的兩個小時。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。子時23~1點,丑時1~3點,寅時3~5點,卯時5~7點,辰時7~9點,巳時9~11點,午時11~13點,未時13~15點,申時15~17點,酉時17~19點,戌時19~21點,亥時21~23點。現在是什么時辰?教你如何看日晷圖
子時 | 丑時 | 寅時 | 卯時 | 辰時 | 巳時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3:00-00:59 | 01:00-02:59 | 03:00-04:59 | 05:00-06:59 | 07:00-08:59 | 09:00-10:59 |
午時 | 未時 | 申時 | 酉時 | 戌時 | 亥時 |
11:00-12:59 | 13:00-14:59 | 15:00-16:59 | 17:00-18:59 | 19:00-20:59 | 21:00-22:59 |
在現代生活中,時間是通過“時分秒”來記錄的,但是在中國古代的時間記錄方法非常具有中國特色,那就是十二地支。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:子(zǐ) 、丑(chǒu) 、寅(yín) 、卯(mǎo) 、辰(chén) 、巳(sì) 、午(wǔ) 、未(wèi)、申(shēn) 、酉(yǒu) 、戌(xū) 、亥(hài)。
中國古代,人們用“銅壺滴漏”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,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。每一時辰的前一小時為初,后一小時為正。比如7時叫辰初,8時叫辰正,9時叫巳初,10時叫巳正。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,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。十二時辰相當于24小時,每個時辰等于2小時。舊小說有"午時三刻開斬"之說,“午時三刻”就相當于現在的中午11時43分12秒。俗話說“女孩難得午時貴”,意思是說午時出生的女孩是最為好命的。又傳說子時、寅時、辰時、酉時這四個時辰出生的人必定人中龍鳳,日后必能成大事,有成為達官貴人的好命。晨曦破曉是什么時辰?破曉是指早晨剛開始發亮,朝陽或好似朝陽發出光亮,他并不是精確的時間名詞而是一個時刻。一般是4、5、6點鐘天剛亮的樣子。
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、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、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、獨創于世的。
日晷儀也稱日晷,是觀測日影記時的儀器,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,以指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,是中國古代較為普遍使用的計時儀器。但在史籍中卻少有記載,現在史料中最早的記載是“漢書·律歷志·制漢歷”一節:太史令司馬遷建議共議“乃定東西,主晷儀,下刻漏”,而“漢書·藝文志”中列有晷書34卷,但僅存書名,而無內容。
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一:“沒一個時辰兒不掛念,沒一個夜兒不夢見。”《西游記》第四九回:“這等干,只是忒費事,耽擱了時辰了。” 魏巍 《東方》第四部第二三章:“這就叫:不是不報,時辰不到。”
宋朝蘇軾 《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》:“今來所創置鈐轄司前一閘,雖每遇潮上,閉得一兩時辰……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閘者,自須先期出入,必不肯端坐以待閉閘。”
清朝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媚座》:“晝短夜長,差了三個時辰了。”
曹禺 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半個時辰前,他陪伴天子酣宴。”
十二時辰發音:zi(第三聲)、chou(第三聲)、寅 yin(第二聲)、卯 mao mao (第三聲)、辰 chen(第二聲)、巳 si(第四聲)、午 wu(第三聲)、未 wei(第四聲)、申 shen(第一聲)、酉you(第三聲)、戌 xu(第一聲)、亥 hai(第四聲)。
子時 | 丑時 | 寅時 | 卯時 | 辰時 | 巳時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zǐ | chǒu | yín | mǎo | chén | sì |
午時 | 未時 | 申時 | 酉時 | 戌時 | 亥時 |
wǔ | weì | shēn | yǒu | xū | haì |
十二時辰怎么讀(讀音)?
子(zǐ)、丑(chǒu)、寅(yín)、卯(mǎo)、辰(chén)、巳(sì)、午(wǔ)、未(wèi)、申(shēn)、酉(yǒu)、戌(xū)、亥(hài)。
子時:00-02點;
丑時:02-04點;
寅時:04-06點;(“銀”的讀音)
卯時:06-08點;(“貓”的讀音三聲)
辰時:08-10點;
巳時:10-12點;(“四”的讀音)
午時:12-14點;為何斬首要在午時三刻?
未時:14-16點;
申時:16-18點;(“伸”的讀音)
酉時:18-20點;(“有”的讀音)
戌時:20-22點;(“需”的讀音)
亥時:22-24點。(“害”的讀音)
時辰時間對照表 | |||
---|---|---|---|
早子時(zǐ) | 夜半 | 24:00-01:00 | 三更 |
丑時(chǒu) | 雞鳴 | 01:00-03:00 | 四更 |
寅時(yín) | 平旦 | 03:00-05:00 | 五更 |
卯時(mǎo) | 日出 | 05:00-07:00 | |
辰時(chén) | 食時 | 07:00-09:00 | |
巳時(sì) | 隅中 | 09:00-11:00 | |
午時(wǔ) | 日中 | 11:00-13:00 | |
未時(wèi) | 日映 | 13:00-15;00 | |
申時(shēn) | 哺時 | 15:00-17:00 | |
酉時(yǒu) | 日入 | 17:00-19:00 | |
戌時(xū) | 黃昏 | 19:00-21:00 | 一更 |
亥時(hài) | 人定 | 21:00-23:00 | 二更 |
夜子時(zǐ) | 夜半 | 23:00-24:00 | 三更 |
【子時】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: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。(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)。
【丑時】雞鳴,又名荒雞: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。(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)。
【寅時】平旦,又稱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。(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)。
【卯時】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曉、旭日等:指太陽剛剛露臉,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。(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)。
【辰時】食時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,(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)。
【巳時】隅中,又名日禺等: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。(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)。
【午時】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:(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)。
【未時】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陽偏西為日跌。(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)。
【申時】哺時,又名日鋪、夕食等:(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)。
【酉時】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。(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)。
【戌時】黃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:此時太陽已經落山,天將黑未黑。天地昏黃,萬物朦朧,故稱黃昏。(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)。
【亥時】人定,又名定昏等:此時夜色已深,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,安歇睡眠了。人定也就是人靜。(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)。
十二時辰的部分別稱匯總 | |||
---|---|---|---|
序號 | 時辰 | 發音 | 別名 |
1 | 夜半 | 【yè bàn】 | 子夜 夜分 中夜 未旦 宵分 |
2 | 雞鳴 | 【jī míng】 | 荒雞 |
3 | 平旦 | 【píng dàn】 | 平明 旦明 黎明 早旦 日旦 昧旦 早晨 早夜 早朝 昧爽 旦日 旦時 |
4 | 日出 | 【rì chū】 | 日上 日生 日始 日晞 旭日 破曉 |
5 | 食時 | 【shí shí】 | 早食 宴食 蚤食 |
6 | 隅中 | 【yú zhōng】 | 日禺 禺中 日禺 |
7 | 日中 | 【rì zhōng】 | 日正 日午 日高 正午 亭午 日當午 |
8 | 日昳 | 【rì dié】 | 日昃 日仄 日側 日跌 日斜 |
9 | 晡時 | 【bū shí】 | 馎時 日馎 日稷 夕食 |
10 | 日入 | 【rì rù】 | 日沒 日沉 日西 日落 日逝 日晏 日旴 日晦 傍晚 |
11 | 黃昏 | 【húang hūn】 | 日夕 日末 日暮 日晚 日闇 日墮 日曛 曛黃 |
12 | 人定 | 【rén dìng】 | 定昏 夤夜 |
時辰 | 時間 | 24時制 |
---|---|---|
子時 | 深夜 11:00 - 凌晨 01:00 | 23:00 - 01 :00 |
丑時 | 上午 01:00 - 上午 03:00 | 01:00 - 03 :00 |
寅時 | 上午 03:00 - 上午 05:00 | 03:00 - 05 :00 |
卯時 | 上午 05:00 - 上午 07:00 | 05:00 - 07 :00 |
辰時 | 上午 07:00 - 上午 09:00 | 07:00 - 09 :00 |
巳時 | 上午 09:00 - 上午 11:00 | 09:00 - 11:00 |
午時 | 上午 11:00 - 下午 01:00 | 11:00 - 13:00 |
未時 | 下午 01:00 - 下午 03:00 | 13:00 - 15:00 |
申時 | 下午 03:00 - 下午 05:00 | 15:00 - 17:00 |
酉時 | 下午 05:00 - 下午 07:00 | 17:00 - 19:00 |
戌時 | 下午 07:00 - 下午 09:00 | 19:00 - 21:00 |
亥時 | 下午 09:00 - 下午 11:00 | 21:00 - 23:00 |
十二時辰和二十四小時對照表
二十四小時對應十二時辰及屬相
凌晨1點是什么時辰?凌晨1點半是什么時辰?丑時屬牛🐂
凌晨2點是什么時辰?凌晨2點半是什么時辰?丑時屬牛🐂
凌晨3點是什么時辰?凌晨3點半是什么時辰?寅時屬虎🐅
凌晨4點是什么時辰?凌晨4點半是什么時辰?寅時屬虎🐅
凌晨5點是什么時辰?凌晨5點半是什么時辰?卯時屬兔🐇
凌晨6點是什么時辰?凌晨6點半是什么時辰?卯時屬兔🐇
早上2點是什么時辰?早上2點半是什么時辰?丑時屬牛🐂
早上3點是什么時辰?早上3點半是什么時辰?寅時屬虎🐅
早上4點是什么時辰?早上4點半是什么時辰?寅時屬虎🐅
早上5點是什么時辰?早上5點半是什么時辰?卯時屬兔🐇
早上6點是什么時辰?早上6點半是什么時辰?卯時屬兔🐇
早上7點是什么時辰?早上7點半是什么時辰?辰時屬龍🐉
早上8點是什么時辰?早上8點半是什么時辰?辰時屬龍🐉
早上9點是什么時辰?早上9點半是什么時辰?巳時屬蛇🐍
早上10點是什么時辰?早上10點半是什么時辰?巳時屬蛇🐍
早上11點是什么時辰?早上11點半是什么時辰?午時屬馬🐎
中午12點是什么時辰?下午12點是什么時辰?午時屬馬🐎
中午13點是什么時辰?下午1點是什么時辰?未時屬羊🐏
下午14點是什么時辰?下午2點是什么時辰?未時屬羊🐏
下午15點是什么時辰?下午3點是什么時辰?申時屬猴🐒
下午16點是什么時辰?下午4點是什么時辰?申時屬猴🐒
下午17點是什么時辰?下午5點是什么時辰?酉時屬雞🐓
下午18點是什么時辰?下午6點是什么時辰?酉時屬雞🐓
晚上19點是什么時辰?晚上7點是什么時辰?戌時屬狗🐕
晚上20點是什么時辰?晚上8點是什么時辰?戌時屬狗🐕
晚上21點是什么時辰?晚上9點是什么時辰?亥時屬豬🐖
晚上22點是什么時辰?晚上10點是什么時辰?亥時屬豬🐖
晚上23點是什么時辰?晚上11點是什么時辰?子時屬鼠🐀
晚上24點是什么時辰?晚上12點是什么時辰?凌晨0點是什么時辰?子時屬鼠🐀
我們現時每晝夜為24小時,而在古時則為12個時辰。當年西方機械鐘表傳入中國,人們將中西時點,分別稱為“大時”和“小時”。隨著鐘表的普及人們將“大時”忘淡,而“小時”沿用至今。古時的時(大時)不以一二三四來算,而用子丑寅卯作標,又分別用鼠;⑼玫葎游镒鞔,以為易記,具體劃分如下:
時辰 | 北京時間 | 屬相 | 別名和描述 |
子時 | 23:00-00:59 | 鼠 | 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,鼠在這時間最活躍。 |
丑時 | 01:00-02:59 | 牛 | 雞鳴,又名荒雞,牛在這時候咀嚼白天沒消化的食物。 |
寅時 | 03:00-04:59 | 虎 | 平旦,又稱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。老虎在此時最猛。 |
卯時 | 05:00-06:59 | 兔 | 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曉、旭日等:指太陽剛剛露臉,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。 |
辰時 | 07:00-08:59 | 龍 | 食時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。月亮又稱玉兔,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。相傳這是“群龍行雨”的時候。 |
巳時 | 09:00-10:59 | 蛇 | 隅中,又名日禺等: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。蛇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。 |
午時 | 11:00-12:59 | 馬 | 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。這時候太陽最猛烈,陽氣達到極限,陰氣將會產生,而馬是陰類動物。 |
未時 | 13:00-14:59 | 羊 | 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陽偏西為日跌。羊在這段時間吃草。 |
申時 | 15:00-16:59 | 猴 | 哺時,又名日鋪、夕食等。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。 |
酉時 | 17:00-18:59 | 雞 | 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。雞於傍晚開始歸巢。 |
戌時 | 19:00-20:59 | 狗 | 黃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:此時太陽已經落山,天將黑未黑。天地昏黃,萬物朦朧,故稱黃昏。狗開始守門口。 |
亥時 | 21:00-22:59 | 豬 | 人定,又名定昏等定,又名定昏等:此時夜色已深,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,安歇睡眠了。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。 |
圖:日晷上的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
中國目前全國統一使用一個時區,現行的標準時間“北京時間”是以國際時區東八時區的區時作為標準時,北京時間比格林尼治時間(世界時,Universal Time)早8小時,即:北京時間=世界時+8小時。北京時間并不是北京(東經116.4°)的地方時間,而是東經120°(東八區)的地方時間,故東經120度地方時比北京的地方時早約14分半鐘。以晚上的12點(24:00)為界線劃分今天和明天,但是在古代的時辰,算命所用的時間,不是按照“北京時間”來劃分界線的,因為在古代是沒有“北京時間”這個概念的。古代是以子時為一天的開始,就是說每一天新的開始就是子時。也就是說每天晚上的11點(23:00)開始,就是屬于第二天了。就像公歷2003年8月6日23:20——對應的就是農歷2003年7月9日23:20,那么這個時間出生的人按照古法正確的定義就是農歷2003年7月10日子時生的。
古人說時間,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,白天說“鐘”,黑夜說“更”或“鼓”。又有“晨鐘暮鼓”之說,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,晨起(辰時,今之七點)撞鐘報時,所以白天說“幾點鐘”;暮起(酉時,今之十九點)鼓報時,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。夜晚說時間又有用“更”的,這是由于巡夜人,邊巡行邊打擊梆子,以點數報時。全夜分五個更(此處“更”在方言中讀“jīng”,漢語規范化后讀“gēng”),第三更是子時,所以又有“三更半夜”之說。出處:《宋史·趙昌言傳》:“四人者(陳象輿、胡旦、董儼、梁灝)日夕會昌言第。京師為之語曰:‘陳三更,董半夜’。”
一日有十二時辰(一時辰合現代2小時),一時辰有八刻(一刻合現代15分鐘),一刻有三盞茶(一盞茶合現代5分鐘),一盞茶有兩炷香(一炷香合現代2分30秒),一炷香有五分(一分合現代30秒),一分有六彈指(一彈指合現代5秒),一彈指有十剎那(一剎那合現代0.5秒)。
古代“更”與現代時間對照表
古代時間 | 現代時間 |
一更 | 17:00—21:00(晚上7點—晚上9點) |
二更 | 21:00—23:00(晚上9點—晚上11點) |
三更 | 23:00—01:00(晚上11點—凌晨1點) |
四更 | 01:00—03:00(凌晨1點—凌晨3點) |
五更 | 03:00—05:00(凌晨3點—凌晨5點) |
圖:十二時辰與12臟器對應表
在中醫理論中,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,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,一天十二時辰也是如此。十二時辰養生法,又名黃帝內經時辰養生,十二時辰養生對照表圖,十二時辰對應五臟六腑圖。又被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“十二時辰無病法”。人體的五臟六腑與十二條經絡對于氣血的運行起著重要作用,而每條經絡又都有其興衰的時辰。從古到今已被證明:在每條經最旺的時辰,運用針灸或口服相應的藥物和食品,療效可以高出其他時辰若干倍。
每條經最旺的時辰
子時 (23點至1點),膽經最旺。 膽汁需要新陳代謝,人在子時入眠,膽方能完成代謝!澳懹卸嗲,腦有多清!狈苍谧訒r前入睡者,晨醒后頭腦清新、氣色紅潤。反之,日久子時不入睡者面色青白,易生肝炎、膽囊炎、結石一類病癥,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“膽怯”。這個時辰養肝血(陰)最好。
丑時 (1點至3點),肝經最旺。 “肝藏血!比说乃季S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,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,新鮮血液需要產生,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。如果丑時不入睡,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,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。黃帝內經講:“臥則血歸于肝”。所以丑時未入睡者,面色青灰,情志倦怠而躁,易生肝病。
寅時 (3點至5點),肺經最旺。 “肺朝百脈!备卧诔髸r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后,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,通過肺送往全身。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,精神充沛。寅時,有肺病的人反映尤為強烈,劇咳或哮喘或發燒。
卯時 (5點至7點),大腸經最旺。 “肺與大腸相表里!狈螌⒊渥愕男迈r血液布滿全身,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,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與營養、排出渣滓的過程。因此,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時需要辨證調理。
辰時 (7點至9點),胃經最旺。 所以,人在 7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。如果胃火過盛,嘴唇干,重則唇裂或生瘡,可以在7點清胃火。胃寒者7點養胃健脾。
已時 (9點至11點),脾經最旺。 “脾主運化,脾統血!逼⑹窍、吸收、排泄的總調度,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!捌㈤_竅于口,其華在唇!逼⒌墓δ芎,消化吸收好,血的質量好,所以嘴唇是紅潤的。否則唇白,或唇暗、唇紫。脾虛者 9點健脾;濕盛者9點利濕。
午時 (11點至13點),心經最旺。 “心主神明,開竅于舌,其華在面!毙耐苿友哼\行,養神、養氣、養筋。人在午時能睡片刻,對于養心大有好處,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。心率過緩者 11點補心陽;心率過速者滋心陰。
未時 (13點至15點),小腸經最旺。 小腸分清濁,把水液歸于膀胱,糟粕送人大腸,精華輸送進脾。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。飯后兩肋脹痛者在此時降肝火、疏肝理氣;
申時 (15點至17點),膀胱經最旺。 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,水液排出體外,津液循環在體內。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,即咳而遺尿。申時人體溫較熱,陰虛的人尤為突出,在這個時間滋腎陰可調此證。
酉時 (17點至19點),腎經最旺。 “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。腎為先天之根!苯涍^申時的人體瀉火排毒,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。腎陽虛者酉時補腎陽最為有效。
戌時 (19點至21點),心包經最旺。 “心包為心之外膜,附有脈絡,氣血通行之道。邪不能容,容之心傷!毙陌切牡谋Wo組織,又是氣血通道。心包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,使心臟處于完好狀態。心發冷者戌時補腎陽;心悶熱者戌時滋心陰。
亥時 (21點至23點),三焦經最旺。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,有主持諸氣、疏通水道的作用。亥時三焦通百脈。人如果在亥時睡眠,百脈可休養生息,對身體十分有益?上КF代人能做到的很少,亥時百脈皆通,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種進行調理。
中醫認為,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,會隨著時間的流動,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,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“值班”。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,采用不同的方法,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。
亥時(晚9—11時),為三焦經當令!昂ァ弊衷诠盼闹惺巧匦略杏囊馑,所以你要想讓身體有一個好的起點,就要從此刻擁有好的睡眠開始。對老年人而言,可能存在睡眠困難問題,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,盡量在晚上11點半前進入睡眠狀態。
子時(子夜11—凌晨1時),膽經當令。這段時間正是中醫養生中特別強調的“子覺”時間!饵S帝內經》里,“凡是十一藏取決于膽”講的就是人體內有11個臟器都依賴膽經的功能支持,因此要有足夠優質的睡眠以保膽經獲得充足的能量。
丑時(凌晨1時—3時)為肝經當令。靜心養氣是最好的保肝方法。要特別指出的是,某些年輕一族如在這個時間喝酒,將會對肝造成極大的損傷。
寅時(凌晨3時—5時),肺經當令。按照中醫理論,寅時是人體陽氣的開始,也是人體氣血從靜變為動的開始,必須要有深度睡眠,最怕有人打擾。
卯時(早晨5—7時),大腸經當令。早起不貪睡,晨起首先活動四肢筋骨,打太極拳,叩齒摩面或雙手扣后腦,做“鳴天鼓”。
辰時(上午7—9時),胃經當令;顒雍蠛纫槐_水,用木梳梳發百遍,然后洗漱。早餐應該清淡,要吃飽。飯后可以百步走,但不宜做強度鍛煉。
巳時(上午9—11時),脾經當令。開窗通風后,可從事腦力活動,但要注意勞逸結合,讓眼睛得到及時的休息。
午時(上午11時—午后1時),心經當令。這是午餐時間,除要營養豐富,葷素搭配外,建議可以喝點湯,菜要少鹽。酒可喝但不能醉。飯后宜睡半小時,不要過多。
未時(午后1—3時),小腸經當令。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緩的運動,喝一杯茶。
申時(午后3—5時),膀胱經當令。這是最好的學習時間,記憶力和判斷力都很活躍。除用腦學習外,要注意多喝水。
酉時(午后5—7時),腎經當令。這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。晚飯宜吃少、清淡,可以喝點粥。
戌時(晚7—9時),心包經當令。準備睡眠,睡前要靜心養氣,用冷水洗臉、溫水刷牙、熱水洗腳,睡宜采取右側臥位。
總之,這種養生法的核心就是順應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規律,重點睡好子午覺,以此達到養生的目的。
“十二時辰無病法”詳解
卯時(上午5~7點):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,叩齒300次,轉動兩肩,活動筋骨;將兩手搓熱,擦鼻兩旁,熨摩兩目6、7遍;揉搓兩耳5、6遍;再以兩手抱后腦,手心掩耳,用食指放中指上,以中指叩擊頭枕部各24次,這叫“鳴天鼓”。然后去室外導引。
辰時(上午7~9點):導引結束后飲白開水或茶一杯;用手代梳,梳發百余遍,以醒腦明目,防止脫發;然后洗臉、漱口、刷牙;入廁排便。早餐宜吃飽吃好。飯后徐徐行走百步,邊走邊按摩腹部,以助脾健運。
巳時(上午9~11點):或讀書,或理家,或種菜,或養花。疲倦時即靜坐養神,或叩齒咽津(唾液)。老年人氣弱,不宜高聲與人長談。因說話耗氣,宜“寡言語以養氣”。
午時(11~1點):午餐,只宜吃六七分飽。食后用茶葉水漱口,可去油膩,但剛飯后不宜飲茶。靜坐或午休。
未時(午后1~3點):或午睡,或練氣功,或邀友弈棋。
申時(午后3~5點):或讀書,或寫作,或練字作畫,或撫琴吟詩,或瀏覽報刊,或去田間小勞。
酉時(午后5~7點):練一段導引;晚餐宜清淡、宜少吃,可飲酒一小杯。晚飯后可在庭院散步、觀落霞、聽鳥鳴。
戌時(晚7~9點):睡前漱口刷牙;用熱水洗腳,以引血下行,防止老人上實下虛,上重下輕,坐床上練靜功,然后安眠。睡時宜“臥如弓”,向右側,以防壓迫心臟,以利膽汁排泄。
亥、子時(晚9至次日凌晨1點):“睡不厭蹴,覺不厭舒”,即睡時宜屈膝臥,醒時則伸腳舒體,變換姿勢,流通氣血。環境宜靜,安睡寧神以養元氣。
丑、寅時(凌晨1~5點):此時精氣發生,陰莖勃起。人以精氣為寶,老年人宜節制房事,但又不宜強制。老人以二十日或一月行房一次為宜。
12時辰養生的規律就是要按照經絡和臟腑,還有陰陽氣化來進行養生。嘻嘻網十二時辰總結了一首歌訣幫你來養生:
寅時天亮便起身,喝杯開水樓下行;
定時如廁輕如許,卯時晨練最宜人;
辰時看書戲幼孫,巳時入廚當灶君;
午時進餐酒少飲,未時午休要抓緊;
申時讀報寫詩文,酉時戶外看流云;
戌時央視新聞到,閉目聆聽好養神;
亥時過半快洗漱,子時夢中入畫屏;
丑時小解一時醒,輕摩“三丹”氣血盈;
脈絡通暢心如水,一覺睡到金雞鳴。
一天中的12個時辰與人體的12條靜脈息息相關,人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,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。人應該按照臟腑的興衰來安排一天的作息時間。
時間可以分為十二時辰,人體有十二經絡,每條經絡有各自運行的黃金時間,其實,每一個時辰都有對應的運行經絡,十二時辰和十二經絡對應起來,能起到很好的養生功效。
十二時辰 | 別名 | 解析 | 對應生肖 | 當令器官 | 循行經脈 | 常見癥狀 | 時辰宜忌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子時 23:00-01:00 | 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 | 由天黑轉為天亮這一時間段。 | 鼠 | 膽 | 膽經 | 頭暈目眩、口苦、善太息。 | 宜:睡覺。 忌:熬夜;吃夜宵。 |
丑時 01:00-03:00 | 雞鳴,又名荒雞。 | 指深夜過后,雞鳴之時。 | 牛 | 肝 | 肝經 | 胸悶、疲倦、黑眼圈、特別容易煩躁。 | 宜:熟睡。 忌:熬夜;生悶氣;久視。 |
寅時 03:00-05:00 | 平旦,又稱黎明、早晨、日旦。 | 天剛蒙蒙亮的時候。 | 虎 | 肺 | 肺經 | 肺部脹滿、咳嗽氣喘、缺盆部(包括喉嚨)疼痛。 | 宜:熟睡或導引吐納,調理肺經。 忌:熬夜。 |
卯時 0500:07:00 | 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曉、旭日。 | 指太陽剛露臉,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。 | 兔 | 大腸 | 大腸經 | 牙齒疼痛、頸部腫大。 | 宜:起床喝溫熱的白開水;排便;調理大腸經。 忌:飲酒。 |
辰時 07:00-09:00 | 食時,又名早食。 | 吃早飯的時間。 | 龍 | 胃 | 胃經 | 腹脹腸鳴、消化不良。 | 宜:及時吃早餐,調理胃經。 忌:早餐質量不好 |
巳時 09:00-11:00 | 隅中,又名日禺。 | 臨近中午的時候。 | 蛇 | 脾 | 脾經 | 舌根強直、食則嘔吐、胃脘疼痛、腹內發脹、時時噯氣。 | 宜:適量飲水,調理脾經。 忌:思虛過度,久坐不動。 |
午時 11:00-13:00 | 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。 | 此時太陽最猛烈。 | 馬 | 心 | 心經 | 喉嚨干燥、頭痛、口渴難忍。 | 宜:吃午餐;小憩;靜養陰血,調理心經。 忌:午餐過多;餐后馬上運動。 |
未時 13:00-15:00 | 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。 | 指太陽偏西。 | 羊 | 小腸 | 小腸經 | 喉嚨痛、頷部腫、肩痛如裂、臂痛如斷。 | 宜:調理小腸經。 忌:多吃食物。 |
申時 15:00-17:00 | 哺時,又名日哺、夕食。 | 指傍晚。 | 猴 | 膀胱 | 膀胱經 | 頭痛、眼睛痛、頸項痛。 | 宜:適量飲水;運動;抓緊時間工作;調理膀胱經。 忌:憋小便。 |
酉時 17:00-19:00 | 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。 | 指太陽落山的時候。 | 雞 | 腎 | 腎經 | 四肢冰冷、腰酸背痛、耳鳴。 | 宜:休息;調理腎經。 忌:過勞。 |
戌時 19:00-21:00 | 黃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。 | 此時太陽己經落山,天將黑。 | 狗 | 心包 | 心包經 | 胸痛、心律不齊、手部灼熱。 | 宜:吃晚餐;心情快樂;散步,調理心包經。 忌:晚餐過于肥膩;生氣。 |
亥時 21:00-23:00 | 人定,又名定昏。 | 此時夜色己深,人們己經停止活動,并己經安歇。人定也就是人靜。 | 豬 | 三焦 | 三焦經 | 耳聾、聽聲音模糊、咽喉腫痛、喉嚨閉塞。 | 宜:心平氣和;入睡;調理三焦經。 忌:熬夜;生氣;飲茶。 |
凌晨三點至凌晨五點:肺經運行
呼吸系統會在此時進行修復,有呼吸道疾病者,特別是老人和孩童,常會在這段時間出現咳嗽的現象,那是因為肺經會于此時進行排痰。相對的,經常在此時無法好好休養者,往往也會產生呼吸道方面的疾病。
凌晨五點至七點:大腸經運行
排泄系統在此時慢慢啟動,隨著日照初升,身體也逐漸蘇醒,接著進行排便。通常此時休養不夠,或是沒有進行排便者,易有代謝方面的問題,身體也容易累積不凈的體液或宿便,長期如此會造成腸道負擔,導致諸多疾病。
值得一提的是,凌晨三點至早晨七點是人體生命現象最為低下的一段時間。氣血大量發散,人體需要大量用氧。若肺經和腸經虛弱,又疏于保養和保暖,嚴重者易于此時死亡。也因此,老人家猝死,往往多發生在此時。
早晨七點至九點:胃經運行
此段時間是一天當中,補充氣血的最佳時刻,因此早餐也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。通常此段時間不吃早餐者,除了腸胃功能容易受損,也常見體型過胖或過瘦,原因就是腸胃吸收不佳,或是餓過頭之后的暴飲暴食導致。
早晨九點至十一點:脾經運行
人體氣血運行在此時進入高峰,腦力和體力運行也最為旺盛。前一夜能夠好好休養生息,早晨能夠好好吃早餐的人,往往能在此時展現最佳活力,思緒和決斷力都能在此時發揮極致。相反的,前一晚熬夜、失眠或是睡眠質量不佳者,身體帶氧量不足,自然容易呵欠連連,思緒不清而且感覺疲累。若是加上不吃早餐,氣血相形虛弱,更會像電力耗盡的電池,整個人顯得倦怠無力,甚至因此而變得煩躁易怒。
中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:心經運行
同時也是血液運行的高峰。此時心臟需要較多的能量來推動血液循環,加上午間陰陽氣交接,因此人體會感覺些微倦怠,適合小憩以補充體力。特別有心臟疾病者,中午時應該好好用餐并稍作休息,千萬不可一邊捧著便當在計算機或辦公桌前,一邊工作一邊進食,否則容易出現心神不寧或是心律不齊等毛病。
下午一點至三點:小腸經運行
血液準備往全身運送,有利消化。此時不適合運動,適合休養,讓小腸好好工作。有句俗語說“過午不食”,多數人都以為是中午以后不再吃東西,事實上,從經絡循行角度來看,指的是中餐時間不宜超過下午一點,此時不要繼續進食,加重胃部的負擔,而讓血液流注于小腸,好好消化來自胃部的食物。
下午三點至五點:膀胱經運行
申時是人記憶力最好、思維非;钴S的一個時段,故古有「朝而授業,夕而習復」之說。此時犯困乃陽氣不足之兆,生活中應注意養陽。申時也是拍打按摩膀胱經的最佳時機,可以找位同事一起互相從上往下拍打脊柱的兩側。腰部不能用力輕輕按揉就好。
下午五點至七點:腎經運行
一般在下午三點左右,上班族都會有十分鐘的休息或下午茶,因為由小腸經接過來的氣,將由眼內開始循行人體背面部位,此時,身上的水分進行代謝,體內雜質準備有效排出,不少人容易在下午過后水腫,或是肢體膨脹,原因就是膀胱經和腎經循行不順,體內水分代謝不佳。若在此時感到疲勞,也表示氣血明顯不足,健康狀況已經亮起紅燈。當膀胱經氣往下走接上腎經時,身體也開始貯存能源,欲使腎氣充足,因此,腎上腺素分泌最為旺盛,生命現象也最為旺盛,晚餐進食適合在此時進行,但不適合吃太多,俗話說:“晚餐要吃少!币驗榻酉氯サ男陌、三焦經可以進行較劇烈的運動。
晚間七點至晚間九點:心包經運行
此時,身體已經補充夠營養,多氣多血,氣血循行全身和身體末梢,是最適合運動的時候,運動的效率可達到最高。不過不建議進行激烈運動,而應以和緩的散步和簡單的關節體操等來調和,以免過于亢進,影響接下來的氣血收納。
注:心包經和心經不同。
晚間九點至晚間十一點:三焦經運行
此時體內廢物更有效排泄,氣血也將開始收納、貯存,以備明日所需。很多人常常納悶,三焦到底是什么?因為人體當中根本找不到名為三焦的臟器。其實三焦泛指包在各種臟器外的“外膜”,功能即保護各大臟腑。三焦又分為上焦、中焦、下焦,指的就是上中下三處體腔的保護膜。此外,三焦主的是內分泌,對人體的生長與修復有極大影響。免疫力不好的人,在此時應該就寢;成長中的孩童,更應于此時好好睡覺,才不會錯失生長的黃金時間。
晚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:膽經運行
一天活動下來,身體開始疲勞,該是休息的最佳時刻。由上一段時辰的發散而開始收斂,身體應進入休息狀態,特別是肝膽功能不佳的人,這段時間應該進入睡眠狀態,以備身體進行下一個時辰的造血、濾血以及新陳代謝。
凌晨一點至凌晨三點:肝經運行
肝進行藏血、存肝醣的動作,將血液、體液酸性降低,并促進內分泌正常代謝,許多人過度疲勞,就是在此段時間未能充分休息(熟睡),故造成血糖過高,肝功能耗損,健康也往往因此拉響警報。
看過武俠小說的人,肯定知道一炷香,一盞茶,一彈指,一剎那等說法,那么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?一盞茶是多長時間?一彈指,一剎那究竟多么短暫?
一日有十二時辰(一時辰合現代2小時),一時辰有八刻(一刻合現代15分鐘),一刻有三盞茶(一盞茶合現代5分鐘),一盞茶有兩炷香(一炷香合現代2分30秒),一炷香有五分(一分合現代30秒),一分有六彈指(一彈指合現代5秒),一彈指有十剎那(一剎那合現代0.5秒)。
在中國古代,人們用“銅壺滴漏”的方法計時,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對應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時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為子時,一點到三點為丑時,三點到五點為寅時,其余的以此類推。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于今天的兩個小時,所以,當鐘表剛剛傳入中國時,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“大時”,新時間的一個鐘點叫做“小時”。以后,隨著鐘表的普及,“大時”一詞也就消失了,而“小時”卻沿用至今。
刻———古代用漏壺計時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。播水壺分二至四層,均有小孔,可滴水,最后流入受水壺,受水壺里有立箭,箭上刻分100刻,箭隨蓄水逐漸上升,露出刻數,以顯示時間。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,即相當于現在的1440分鐘?梢娒靠滔喈斢诂F在的14.4分鐘。所以“午時三刻”相當于現在的中午11時 43.2分
舊小說有“午時三刻開斬”之說,意即,在午時三刻鐘(差十五分鐘到正午)時開刀問斬,此時陽氣最盛,陰氣即時消散,此罪大惡極之犯,應該“連鬼都不得做”,以示嚴懲。陰陽家說的陽氣最盛,與現代天文學的說法不同,并非是正午最盛,而是在午時三刻。古代行斬刑是分時辰開斬的,亦即是斬刑有輕重。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,讓其有鬼做;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,必選午時三刻開刀,不讓其做鬼;食堑奈玳T陽氣也最盛,不計時間,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門斬首者,也無鬼做。
古代勞動人民最初描述時間主要參照顯而易見的天象、動物生物鐘和日常作息,比如雞鳴、平旦、朝食、日中、人定等,后來逐漸改用授時設備讀數來描述,后來也逐漸給這些授時設備讀數配上了五行。古代除了十二時辰 還有十五、二十四時辰……
十二時辰制
西周時就已使用。漢代命名為夜半、雞鳴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時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時、日入、黃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,一至三點為丑時,三至五點為寅時,依次遞推。
【子時】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: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。(23時至01時)。
【丑時】雞鳴,又名荒雞: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。(01時至03時)。
【寅時】平旦,又稱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。(03時至05時)。
【卯時】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曉、旭日等:指太陽剛剛露臉,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。(05時至07時)。
【辰時】食時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,(07時至09時)。
【巳時】隅中,又名日禺等: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。(09 時至11時)。
【午時】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:(11時至13時)。
【未時】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陽偏西為日昳。(13時至15時)。
【申時】晡時,又名日鋪、夕食等:(15時至17時)。
【酉時】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。(17時至19時)。
【戌時】黃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:此時太陽已落山,天將黑未黑。天地昏黃,萬物朦朧,故稱黃昏。(19時至21時)。
【亥時】人定,又名定昏等:此時夜色已深,人們已經停止活動,安歇睡眠了。人定也就是人靜。(21時至23時)。
二十四時辰制
宋朝以后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、正兩部分,這樣,子初、子正、丑初、丑正……依次下去,恰為二十四時辰,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。
十時辰制
出現于先秦。晝夜各五分。據《隋書·天文志》,晝為朝、禺、中、晡、夕;夜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(后用五更來表示)。即更點———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,亥時作為二更,子時作為三,丑時為四,寅時為五更。把一夜分為五更,按更擊鼓報時,又把每更分為五點。每更就是一個時辰,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小時,即120分鐘,所以每更里的每點只占24分鐘。由此可見“四更造飯,五更開船”相當于現在的“后半夜1時至3時做飯,3時至5時開船”。“五更三點”相當于現在的早晨3時又72分鐘,即4時12分,“三更四點”相當于現在的晚上11時又96分鐘,即0時36分。
十五時辰制
其名稱為晨明、朏明、旦明、蚤(早)食、宴(晚)食、隅中、正中、少還、鋪時、大還、高舂、下舂、縣(懸)東、黃昏、定昏。參閱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。
百刻制
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。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?赡芷鹪从谏檀。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,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、一百零八刻,幾經反復,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,清朝初定為正式的制度。
中國人的祖先白天觀日、夜間觀星,根據當時的生產生活情況,將一天平均分為十二個時段。又因古人將天穹以北極星為中心劃分為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十二個方位,他們認為太陽每晝夜繞北極星旋轉一周,分別經過這十二個方位。于是,表示十二方位的地支序數,同時也就表示了時間,從子時、丑時直至亥時,這就是十二時辰。
除了用地支計時,古人還給這十二個時辰起了富有詩意的名字:夜半、雞鳴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時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時、日入、黃昏、人定。下面讓我們來一起品讀詩詞里的十二時辰,領略時間之美。
【子時】(23點-01點)
子時,即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,這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!蹲髠鳌ぐЧ辍分械摹白矶椭,夜半而遣之”是迄今所見到的,“夜半”一詞作為時間使用的最早用例。
楓橋夜泊
唐代 張繼
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。
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。
【丑時】(01點-03點)
丑時,即雞鳴,又名荒雞。詩經中曾多次提到“雞鳴”,如“女曰雞鳴,士曰昧旦”。而“雞鳴”一詞作時間使用,源于《春秋左傳正義》。古代,漢人將雞褒稱作“知時畜也”。贊曰:“守夜不失時,信也!
登飛來峰
宋代 王安石
飛來山上千尋塔,聞說雞鳴見日升。
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緣身在最高層。
【寅時】(03點-05點)
寅時,即平旦,又稱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,這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!睹献印じ孀由稀氛f:“其日夜之所息,平旦之氣;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!,是迄今所見到的“平旦”一詞的最早用例。后來的《史記·李將軍傳》一文也用了“平旦”這個詞,如:“平旦,李廣乃歸其大軍!
早上五盤嶺
唐代 岑參
平旦驅駟馬,曠然出五盤。
江回兩崖斗,日隱群峰攢。
蒼翠煙景曙,森沉云樹寒。
松疏露孤驛,花密藏回灘。
棧道谿雨滑,畬田原草干。
此行為知己,不覺蜀道難。
【卯時】(05點-07點)
卯時,即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曉、旭日等,指太陽剛剛露臉,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!叭粘觥币辉~最初見于《詩經·檜風·羔裘》:“日出有曜,羔裘如濡!惫糯賳T上早朝,卯時在衙門口點名, “點卯”一詞作為上班報道的說法,沿用至今。
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
唐代 韓愈
荊山已去華山來,日出潼關四扇開。
刺史莫辭迎候遠,相公親破蔡州回。
【辰時】(07點-09點)
辰時,即食時,又名早食。這一時間,是古人吃早飯的時間。秦漢時期,民間一天只吃兩餐,以早餐為主餐!笆硶r”一詞,早在《禮記》中便已出現。如:“故君子仕則不稼,田則不漁,食時不力珍,大夫不坐羊,士不坐犬!绷硗,《管子·弟子職》里也有運用“食時”的句子。如:“至于食時,先生將食!
擬寒山自述 其七
宋代 釋咸靜
五更一盂粥,辰時一頓飯。晝夜兩覺眠,一日事俱辨。
毀我還自毀,贊我還自贊。是非與榮辱,紅爐赤金彈。
【巳時】(09點-11點)
巳時,即隅中,又名日禺等,是臨近中午的時候!坝缰小币辉~最早出現于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:“至于桑野,是謂晏食;至于衡陽,是謂隅中;至于昆吾,是謂正中!
粥罷
宋代 程珌
飯已茶三啜,隅中粥一盂。
陶然詠皇化,安用東封書。
【午時】(11點-13點)
午時,即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。此時,太陽行至中天,烈日當頭。在古代,午時是集市交易的時間,《易經·系辭下》中記載,“日中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貨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”!妒酚洝に抉R穰苴列傳》也說,“與莊賈約,旦日日中,會于軍門”。
菩薩蠻·初夏
宋代 王齊愈
暑煩人困妝時午。午時初困人煩暑。
新詩得酒因。因酒得詩新。
縷金歌眉舉。舉眉歌金縷。
人妒月圓頻。頻圓月妒人。
【未時】(13點-15點)
未時,即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,太陽偏西為日昳,以中天為界,與隅中相對。日昳最初作為時間名詞出現是在《史記·天官書》中:“旦至食,為麥;食至日昳,為稷!
幽事絕句
宋代 陸游
客生聞吠犬,草茂有鳴蛙。
日昳方炊飯,秋深始采茶。
【申時】(15點-17點)
申時,即晡時,又名日鋪、夕食等,是古時漢人吃晚飯的時段。 “晡時”始見于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篇:“(日)至于悲谷,是謂晡時!蔽膶W作品中,古人常以“晡”字來代替“晡時”!顿Y治通鑒·唐紀》里:“晡時,門壞。無濟于城上請罪,進誠梯而下之!
十二時行孝文
唐代 白居易
晡時申,父母堂前莫動塵。
縱月些些不稱意,向前小語善諮聞。
【酉時】(17點-19點)
酉時,即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,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。古人將“日出”和“日入”分別作為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志, “日出為晝,日入為夜!比杖胧家娪凇洞呵镒髠髡x》:“日入而說,許偃御右廣!薄肚f子·讓王》說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逍遙于天地之間;而心意自得,吾何以天下為哉!
飲酒·七
魏晉 陶淵明
秋菊有佳色,裛露掇其英。
泛此忘憂物,遠我遺世情。
一觴雖獨盡,杯盡壺自傾。
日入群動息,歸鳥趨林鳴。
嘯傲東軒下,聊復得此生。
【戌時】(19點-21點)
戌時,即黃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,此時太陽已落山,天將黑未黑。天地昏黃,萬物朦朧,故稱黃昏。屈原在《離騷》中初次使用黃昏一詞:“昔君與我誠言兮,曰黃昏以為期,羌中道而改路!
樂游原
唐代 李商隱
向晚意不適,驅車登古原。
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。
【亥時】(21點-23點)
亥時,即人定,又名定昏等,是十二時辰中最末一個時辰。此時夜色已深,人們已經停止活動,安歇睡眠了。人定也就是人靜!叭硕ā弊钤缫娪凇逗鬂h書·來歙傳》:“臣夜人定后,為何人所賊傷,中臣要害!薄犊兹笘|南飛》有“奄奄黃昏后,寂寂人定初”的詩句。
人定
唐代 白居易
人定月朧明,香消枕簟清。
翠屏遮燭影,紅袖下簾聲。
坐久吟方罷,眠初夢未成。
誰家教鸚鵡,故故語相驚。
古代人最初給一天內的氣象配了代表詞。如早晨因太陽出來而植物啟動了生長,所以這時辰別名為“木”。到了中午太陽最旺盛,空氣中、土地里灼熱,所以時辰別名為“火、金”和“火、土”。下午5-7點最干燥,果實糖份最充足,這時辰別名為“金”。到了深夜12點,環境一切冷靜,這時辰別名為“水”。
古時 | 別名 | 今時 | 配上的動物及原因 | 生肖五行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子時 | 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 | 23:00~01:00 | 鼠,鼠在這時間最活躍。 | (鼠),五行為“水”。 |
丑時 | 雞鳴,又名荒雞 | 01:00~03:00 | 牛,牛在這時候咀嚼白天沒消化的食。 | (牛),五行為“土、金、水”。 |
寅時 | 平旦,又稱黎明、早晨、日旦 | 03:00~05:00 | 虎,老虎在此時最猛。 | (虎),五行為“木、火”。 |
卯時 | 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曉、旭日 | 05:00~07:00 | 兔,月亮又稱玉兔,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。 | (兔),五行為“木”。 |
辰時 | 食時,又名早食等 | 07:00~09:00 | 龍,相傳這是「群龍行雨」的時候。 | (龍),五行為“土、水、木”。 |
巳時 | 隅中,又名日禺等 | 09:00~11:00 | 蛇,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。 | (蛇),五行為“火、金”。 |
午時 | 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 | 11:00~13:00 | 馬,這時候太陽最猛烈,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, 陰氣將會產生,而馬是陰類動物。 | (馬),五行為“火、土”。 |
未時 | 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 | 13:00~15:00 | 羊,羊在這段時間吃草。 | (羊),五行為“土、火、木”。 |
申時 | 哺時,又名日鋪、夕食 | 15:00~17:00 | 猴,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。 | (猴),五行為“金、水”。 |
酉時 | 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 | 17:00~19:00 | 雞 ,雞於傍晚開始歸巢。 | (雞),五行為“金”。 |
戌時 | 黃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 | 19:00~21:00 | 狗,狗開始守門口。 | (狗),五行為“土、金、火”。 |
亥時 | 人定,又名定昏等 | 21:00~23:00 | 豬,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。 | (豬),五行為“水、木”。 |
十二生肖和時辰對照
子鼠——午夜23點至1點。午夜23時至凌晨1時為子,所對應的生肖為鼠。在一日中,子時一天的最后時刻,也是新一天的開始。在十二生肖中屬于鼠。
丑牛——凌晨1時至3時。凌晨1時至3時為丑,所對應的生肖為牛。丑時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階段。據說是牛開始日出耕田的時刻。在十二生肖中屬于牛。
寅虎——凌晨3時至5時。凌晨3時至5時為寅,所對應的生肖為虎。在一日中,天方大白之時,正是老虎開始活動的時刻,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屬于老虎。
卯兔——凌晨5時至7時。清晨5時至7時為卯, 所對應的生肖為兔。卯時是太陽已東升,開始放萬丈光芒的時候。在十二生肖中屬于兔。
辰龍——凌晨7時至9時。上午7時至9時為辰,所對應的生肖為龍。辰時太陽光熱增強時刻,據說是群龍行西的時刻,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屬于龍。
巳蛇——9時至11時。上午9時至11時為巳,所對應的生肖為蛇。巳時太陽光熱更強了,在十二生肖中屬于蛇。
午馬——11時至13時。上午11時至下午13時為午,所對應的生肖為馬。在一日中,陽光最為猛烈。在十二生肖中屬于馬。
未羊——13時至15時。下午13時至15時為未,所對應的生肖為羊。在一日中,未時是暑氣將消之時。在十二生肖中屬于羊。
申猴——15時至17時。下午15時至17時為申,所對應的生肖為猴。在一日中,申時的暑氣已快過去了。在十二生肖中屬于猴。
酉雞——17時至19時。下午17時至晚上19時為酉,所對應的生肖為雞。在一日中,酉時是夜晚將來臨所的時刻。在十二生肖中屬于雞。
戌狗——19時至21時。晚上19時至21時為戌,所對應的生肖為狗。在一日中,戌時正是黑夜擴散,華燈初上時分。在十二生肖中屬于狗。
亥豬——21時至23時。晚上21時至午夜23時為亥,所對應的生肖為豬。在一日中,亥時是一日將盡,要邁向明日之前時分。在十二生肖中屬于豬。
子(鼠)(午夜23時至1時):一天的最后時刻,也是一天的開始。在十二生肖中屬于鼠。
丑(牛)(凌晨1時至3時):黎明前的黑暗時刻。是牛開始耕田的時刻。在十二生肖中屬于牛。
寅(虎)(凌晨3時至5時):老虎開始活動,屬于老虎。
卯(兔)(清晨5時至7時):太陽東升。屬于兔。
辰(龍)(清晨7時至9時):群龍行西,屬于龍。
巳(蛇)(上午9時至11時):陽光熱更強了,屬于蛇。
午(馬)(上午11時至下午13時):陽光最為猛烈。屬于馬。
未(羊)(下午13時至15時):暑氣將消之時。屬于羊。
申(猴)(下午15時至17時):暑氣快過去了。屬于猴。
酉(雞)(下午17時至晚上19時):夜晚將來臨。屬于雞。
戌(狗)(晚上19時至21時):華燈初上。屬于狗。
亥(豬)(晚上21時至午夜23時):一日將盡,明日將到。屬于豬。
更多十二生肖知識:http://www.ineedafax.com/12birthpet/
十二時辰五行對照表
十二時辰與五行對照表,古代每個時辰都是兩個小時,用“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”12個字代替,子時是凌晨23:00-1:00,以此推算,申時是15:00-17:00點。
子時 | 丑時 | 寅時 | 卯時 | 辰時 | 巳時 | 午時 | 未時 | 申時 | 酉時 | 戌時 | 亥時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水 | 土 | 木 | 木 | 土 | 火 | 火 | 土 | 金 | 金 | 土 | 水 |
十二個時辰對應的五行如下:23-1時為子時屬水,1-3時是丑時為太,3-5時為寅時屬木,5-7時為卯時屬木,7-9時為辰時屬土,9-11時為巳時屬火,11-13時為午時屬火,13-15時為未時屬土,15-17是為申時屬金,17-19時為酉時屬金,19-21時為戌時屬土,21時-23時為亥時屬水。十二時辰五行有陰陽之分,奇數為陽偶數為陰。
寅卯屬木,寅為陽木,卯為陰木。
巳午屬火,午為陽火,巳為陰火。
申酉屬金,申為陽金,酉為陰金。
子亥屬水,子為陽水,亥為陰水。
辰戌丑未屬土,辰戌為陽土,丑未為陰土。
未戌為干土,丑辰為濕土。
干土者其中藏火,濕土者其中藏水。
寅卯東方木,已午南方火,申酉西方金,亥子北方水,辰戌丑未四季土。
少陽見于寅,壯于卯,衰于辰。寅卯辰屬木,司春,為東方。
太陽見于巳,壯于午,衰于未。巳午未屬火,司夏,為南方。
少陰見于申,壯于酉,衰于戌。申酉戌屬金,司秋,為西方。
太陰見于亥,壯于子,衰于丑。亥子丑屬水,司冬,為北方。
五行
相生: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
相克: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
時辰的五行
金行:申時 酉時 最旺
木行:演時 卯時 最旺
水行:子時 亥時 最旺
火行:巳時 午時 最旺
土行:丑時 辰時 未時 戌時 最旺
十二個時辰制,中國西周時就已開始使用。漢朝時命名為夜半、雞鳴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時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時、日入、黃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,一至三點為丑時,三至五點為寅時,依次遞推。
子時 23:00~1:00
夜半
“夜半”指23:00~1:00,這個時段用地支命名,稱作「子時」。
鼠在這時間最活躍。
丑時 1:00~3:00
雞鳴
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「丑時」,1:00~3:00。
牛在這時候咀嚼白天沒消化的食。
寅時 3:00~5:00
平旦
太陽露出地平線之前,天剛蒙蒙亮的一段時候稱“平旦”,即我們現今所說的黎明之時。
用地支表示這個時段則為「寅時」,即每天清晨的3:00~5:00。
老虎在此時最猛。
卯時 5:00~7:00
這個詞最初見于《詩經·檜風·羔裘》:“日出有曜,羔裘如濡!
“日出”是指太陽升出地平線之時。
用地支命名,為「卯時」。
這個時段指每天清早的5:00~7:00。
此時,旭日東升,光耀大地,給人以勃勃生機之感。
月亮又稱玉兔,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。
辰時 7:00~9:00
食時
食時就是古代中國人民“朝食”(吃早飯)之時,
即每天的7:00~9:00。
以地支命名,稱之為「辰時」。
相傳這是“群龍行雨”的時候。
巳時 9:00~11:00
隅中
臨近中午的時候為隅中,即上午的9:00~11:00,
用地支表示為「巳時」。
蛇,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。
午時 11:00~13:00
日中
太陽已經運行到中天,即為正午的時辰。
日中表示每天的11:00~13:00。
這一時段用地支命名,稱作「午時」。
這時候太陽最猛烈,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,陰氣將會產生,而馬正好是陰類動物。
未時 13:00~15:00
日昳
太陽過了中天偏斜向西邊。以中天為界,這時的太陽與隅中之日相對。
這一時段用地支命名,稱作「未時」,它指每天的13:00~15:00。
羊在這段時間吃草。
申時 15:00~17:00
晡時
古代中國人民進餐習慣,吃第二頓飯是在晡時。
因此,“晡時”之義即“第二次進餐之時”。
這一時段以地支命名為「申時」,它指每天的15:00~17:00。
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。
酉時 17:00~19:00
日入
顧名思義,“日入”即為太陽落山,這是夕陽西下的時候。
古代中國人民用地支稱這一時段為「酉時」。
它指每日的17:00~19:00。雞在此時開始歸巢。
古時,人們又將“日出”和“日入”分別作為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志。
《元史·日歷志》云:“日出為晝,日入為夜!
當時人們生產勞動、休養生息就是以“日出”、“日入”為基本的簡易時間表的。
戌時 19:00~21:00
黃昏
“黃,地之色也!薄盎,日冥也!
夕陽沉沒,萬物朦朧,天地昏黃,“黃昏”一詞形象地反映出了這一時段典型的自然特色。
因此黃昏,指太陽落去,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時,即19:00~21:00。
用地支表示為「戌時」。
這段時間,狗開始守門口。
亥時 21:00~23:00
人定
這是一晝夜中十二時的最末一個時辰,它指當夜的21:00~23:00,
地支命名是「亥時」。
“人定”的意思為:夜已很深,人們停止活動、安歇睡眠的時候。
而夜深時分,豬正在熟睡。
2019年這部《長安十二時辰》除了劇情水準在線,精美的畫面更是給了我們意外之喜?季康姆b、道具,精致油畫般的畫面質感。
傳統味十足的叉手禮,縱橫交錯的人物關系,總之,值得一看。突然大火的《長安十二時辰》大概是雜草叢生的暑期檔最大的驚喜。宏大華美的畫面和精良的拍攝制作,動不動就是長鏡頭,一部大唐版的反恐24小時,值得全方位打call!
《長安十二時辰》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,這是一個特別簡單的虛構故事:1275年大唐上元節前夕,長安城混入可疑人員,身陷囹圄的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,與少年名士李必攜手在十二個時辰內破除隱患拯救長安。張小敬出身行伍,后受任為主管偵緝逮捕的官差“不良人”,長期協調維護地方安全工作,但卻因違法被關押于獄中。負責長安城治安的靖安司發現了混入城內的可疑人員,由于張小敬對事發地點人事與地理的熟悉,靖安司特例委派張小敬戴罪立功、偵破此案。經過張小敬的一番調查,發現敵人的陰謀是為了在上元節晚上的集會中制造混亂。距離上元節花燈大會只剩下短短的幾個時辰了,張小敬必須在上元節花燈大會前抓住搞破壞的刺客。在調查與追捕中張小敬還發現靖安司中竟然有敵人的內應,在一次次的斗智斗勇中,張小敬終于在最后關頭揭穿了背后主謀,阻止了破壞的發生,解救了長安城里的黎民百姓。
全篇運用了創新的探案劇集結構與人物關系設定,把故事嵌套在當時的世界文化中心城市長安這樣一個完美的切入點。在展現跌宕緊湊的故事架構、反臉譜化的英雄人物、腦洞大開的細節設計同時,也帶給觀眾豐富的文化價值。和以往“漫長”的電視劇相比,《長安十二時辰》(以下簡稱《長安》)時間跨度只有短短24小時。 在“后宮頻頻領盒飯,前朝陰謀理不斷”的古裝劇亂象中,《長安十二時辰》仿佛一股清流,讓浮躁的人們靜下心來重新審視:坐擁輝煌歷史的我們,該怎樣講好中國故事。長安十二時辰背后:一座千年帝都如何丟掉了王氣?
截至2019年8月21日,豆瓣網友給《長安十二時辰》打出8.4分,這也是2019年以來國產劇集的最高評分。
真的“長安十二時辰”,在“陜西歷史博物館”等你